读书人谈读书(修订版)
(2020.4.22在楚钧读书协会季度读书会上的讲稿)
敖桂明
在这“春风沉醉的晚上”,我们这些来自于本市各行各业热爱读书的人能够聚集在一起,虽然戴着口罩,但却身心无恙,品茗品读,共沐书香,着实应该在心中暗诵:“南无阿弥陀佛”!
我不认为自己是商人,更不是官人,但要说我是读书人倒是乐意“笑纳”。教了20年的书,藏了不下于3万册的书,写了几本书,自然也读了一点书。收获三个雅号:市文联送的“藏书达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送的“最美读书人”,国家新闻出版署送的“全国书香之家”,所以秘书长要我讲讲读书的话题也就欣然答应,再说,承蒙协会创办人尊我为“名誉会长”,再不做点事也不好意思在会里混吃混喝啦!
特别感动的是,今天从各个地方赶过来听我发言的朋友既有年近八旬的长者,又有总角之年的孩童;既有事业有成的企业老板和领导干部,又有术业专攻的诗人、画家、书法家、辞赋家等,我所讲的并不是如何升官发财,只是一介书生,坐而论道,大家的到来,令我诚惶诚恐,也更加严阵以待。
今天的分享,我想就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问世间“书”为何物?直教人芳心暗许——书的分类。
二、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怎么读书?
三、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耳——推荐10本必读好书。
世间书籍浩如烟海,都有哪些好书呢?我想,如果简单地分个大类来说,可能无非就是三个类别:一是实用性的、功利性的书,带有方法论性质,比如考职称的书,考研的书,理财的书,人际交往的书,甚至“成功学”的书,举例就有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等;第二是带来体验式情感的书,到极致,到巅峰,例如外国文学中的《呼啸山庄》,现代文学中的描写“优美健康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沈从文《边城》,现实生活中这些情感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或可遇不可求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小说去体验一把;第三类是引发思考和思辨的书,这样的好书如同猛击你一掌,又如遭电击,令你醍醐灌顶。是火种,也是哨子。作者是播火者,盗火者,是吹哨人,也是发哨人。比如学者吴思一提出“潜规则”这个词,国人马上心领神会,完全接受。又比如龙应台女士质问大陆人“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柏杨先生质疑“丑陋的中国人”等等。
以上是书的分类,现在讲讲读书本身的方法论:怎么读?
一、“经典论”。意思就是“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籍太多,要读就尽可能读经典的书,已有定评的好书。读了一流的书,就能鉴察出哪些是二流三流的书,而长期只读二流三流的书,肯定鉴赏不了一流的书。这有点像男女情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年表演艺术家赵丹去世后,其同样是表演艺术家的妻子黄宗英后来与作家、学者冯亦代发生黄昏恋,她是这样说的:“赵丹是高山,冯亦代是大海。嫁完了高山的人,我只能嫁大海。”这方面还有一个生动的例子。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其高潮处是第40回“华山论剑”,那是当世五大高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巅峰之约,当真是精彩绝伦,但书中某一回写到,有一帮不入流的江湖汉子也在华山山腰举行“华山论剑”,不小心被黄蓉郭靖瞧见,不忍卒睹,令人捧腹!
二、“类型论”。意思就是人生苦短,不要拘泥形式,固步自封,“自我隔离”。什么类型的书都要看一点,都可以看一点,有意义的书要看,有意思的书要看,纯消遣的书也可以看看。比如爱情小说,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青春小说,王蒙的《青春万岁》和王朔的《动物凶猛》;改革小说,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和柯云路的《新星》;动物小说,姜戎的《狼图腾》和杨志军的《藏獒》;知青小说,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叶辛的《蹉跎岁月》;谍战小说,麦家的《暗算》和刘和平的《北平无战事》;历史小说,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孔子》和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同样是武侠小说,古龙的偏西方,句子短,情色重;梁羽生的偏古典,诗词多,雅而美;同样是官场小说,同样写读书人从政的典型,阎真的名篇《沧浪之水》里面的池大为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芒,多有形而上的思考;而肖仁福的《仕途》三部曲里面的乔不群则铺陈了形而下的男女情欲和官场运作,富于世俗情怀和现实色彩。这些类型的书两两对比,大异其趣,美不胜收。
三、“思辨论”。意思就是对准前面所讲的第三种书,找点有思想冲击力的书来看。如果说“类型论”里可以找乐子,那么“思辨论”里就是主动找抽,找不自在。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帕斯卡尔也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比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谈到对“劳动异化”的思考,“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解释一下就是,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做的越多,内心欲念就越想拥有,但其实他们很难用得起自己生产的苹果手机。又比如鲁迅小说笔下的阿Q以及所概括的阿Q精神,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概括为“吃人”二字的《狂人日记》,对国民麻木愚昧的批判所概括的“人血馒头”的《药》。
四、“工具论”。有些好书难读,比如世人公认的意识流小说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皇皇六卷,随便打开哪一页都可以进入,又比如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所写的《尤利西斯》也是如此,他本人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读这些书极具挑战性。我还是这个观点:人生苦短,不必执念,不要霸蛮,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过对于有些难读的好书另有一法,那就是读点评本,借助点评本这个工具快速介入,就好比看视频上的弹幕,有背景介绍,有精彩评论。《红楼梦》难读,你就读脂砚斋的评红本,《水浒传》难读,你就读金圣叹的点评本。当然,读《易经》《道德经》之类的经典,更需读名家名社的注译本。这是一个捷径,形如庖丁解牛,势如破竹。
五、“源头论”。中国文学源于先秦文学,是源头,也是高峰。先秦文学源于《诗经》,《诗经》中最主要、最拿手的,是在世俗生活中抒情,其中抒得最出色的是爱情,那些充满力度又不失典雅的四字句,一句句排下来,成了中国文学起跑点的砖砌路基,它的雎鸠黄鸟、蒹葭白露,它的习习谷风、霏霏雨雪,它的静女其姝、伊人在水,蕴藏着民风、民情、民怨,包含着礼仪、道德、历史,“以诗为经”,提挈中华文明首尾;先秦诸子百家,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孔孟老庄,《楚辞》《离骚》,共同登顶“先秦文学之冠”。这些大师们无意留下的文学珠玉,至今仍是构成我们民族文脉的源头活水。
我有一个困惑:有时候看某些人的诗歌散文,明明文从字顺,文采华丽,但就是味同嚼蜡,面目可憎,细察之,发现文章里的词汇和意象毫无新意,通篇陈旧。我想:要对症下药,作者只有去读点古典,要是他/她能多精读几部先秦文学,想来其文风必然大改,变成奇丽可读了。
六、“藏书论”。意思就是读不如藏,要舍得花点钱搞些家庭文化建设。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实际上还是不如自己清茶一杯,太师椅一躺,摩挲着纸质书页,古卷青灯伴,佳诗月下吟。这比看电子书或浏览网站、微信那些碎片化阅读不知要好多少倍,关键是藏书的功效是你想象不到的神奇。这就讲到今天的最后一个要点了:读书的功用。还是“读书无用论”吗?当然不是,不但有用,而且还助益家庭和家庭教育,直白点说,是能够帮助您的孩子成人成才。疫情期间,大家闭户禁足,想必大家也是苦“神兽”久矣,能上网课的大“神兽”烦,不能上网课的小“神兽”更烦。但如果你能引导孩子浸润书香世界,那就大不同也。《纳兰容若词传》中有一段很有意思:“明珠(容若之父,康熙朝的铁腕权相)的书房里自然有着越来越多的藏书,明珠自然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孩子读书,这会对容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有趣的是,这个问题本身是当代美国学者的一个研究焦点,他们很惊讶地发现:家里有很多藏书的孩子,成绩往往较好,而父母经常给孩子读书却未必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可是天下年轻父母们的一大佳音,意思就是给孩子们武装一个品位高的藏书室,就大概率地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当然,我还是认为,不仅有藏书室,家长能陪伴孩子一起亲子阅读更好,只要把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好了,再买来藏书你就大概可以放手了。
读书“六论”已经讲完。现在是荐书环节,这是我积数十年读书体验,提出的一个书单,标准为“好书”,数量为十本,对象为成人。从近现代以来给人开书单的学者不少,但永远都只能是一种纯私人化的观点,吃力不讨好,发布到网上肯定要挨板砖。但是,我仍然不揣冒昧开出,只因就想与书友们交流,我会讲理由,但不主张争辩。
我眼中的“十大成人必读好书”榜单是哪些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1.《红楼梦》。余秋雨先生评到:“这部小说的高度也是世界性的,那就是:全方位地探寻人性美的存在状态和幻灭过程。它为天地人生设置了一系列宏大而又残酷的悖论,最后都归之于具有哲思的巨大诗情。虽然达到了如此高度,但它的极具质感的白话叙事,竟能把一切不同水准的、不同感悟的读者深深吸引。这正是世界上寥寥几部千古杰作的共同特性,但它又中国得不能再中国。”
2.《文化苦旅》。余秋雨所著,当代中国文化史上的畅销书和长销书。已有统计,此书盗版的数量至少是正版的18倍,也就是说,18个假身中才可能混进一个真身。但是,上海读者投票评选30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本文学书,是它;有关部门统计20余年来中国家长邮寄给留学子女最多的一本书,是它;全国文学书籍10年排行榜最前面几本,有它;全球华文书籍10年排行榜最前面几本,有它;连读者数量不大的台湾地区,也在庆祝它发行达几十万册;连万里之外的学者,也在当地华文报纸上连续不断地反驳大陆文人对它的糟蹋……
这是一部伟大的游记,可以与《徐霞客游记》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媲美。同时,它也是“文化大散文”的发轫之作。
我无法形容自己在十八岁萍师毕业就有幸读到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然后,1992年,第一次读到《文化苦旅》初版本那种震撼:无比优美的文辞,无比深邃的思考,无比深长的忧思!
欲知此书精彩,请打开来读!
3.《野草》。读书人不读鲁迅是说不过去的,也是绕不过去的,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没有之一。做学问,他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写散文,有《朝花夕拾》;写小说,是中国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和大师巨匠,就连书法也是自成一体,被誉为“鲁体”。其实他的杂文成就最高,对于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恐怕永不过时。鲁迅太深刻、太清醒、太超前了!随手举几例:他在《随感录·五十四》里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自不许‘妄谈法理’以至护法,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义,自迎尸拜蛇以至美育代宗教,都摩肩挨背地存在。”当代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多种的社会形态和问题存在于同一个时空中。自固定电话以至微信微博,自单车以至宇宙飞船,这与鲁迅所说难道不是并无二致么?关于改革,他在《小杂感》里说过:“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要改革。”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想想现实,难道不是这样么?他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了:“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联想到疫情中的各色人等的表现,我们不得不叹服鲁迅先生概括的精当。我今天推荐大家读鲁迅的《野草》,也是大有知音,北大著名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先生就明确说过:“其实鲁迅作品中我认为最好的是《野草》,包括超越性的东西,在《野草》里体现的是最完整的,在我看来,《野草》是鲁迅的精华。”这里举两个例子,《野草》中的《秋夜》开头第一段,“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很有意思。再如《立论》: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您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
4.《人生》或《平凡的世界》。伟大的短命作家王路遥所著。在我看来,《人生》就是《平凡的世界》的浓缩版,八十年代当我初读此书,即为之震撼。作者在《人生》的扉页上引用了同是陕西作家的柳青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读此书,当可警醒!我始终记得《人生》这部获得全国中篇小说奖的作品最后一页,当高加林辜负了巧珍回到老家,德顺老汉哽咽地劝导他:“啊,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平凡的世界》后来获得了长篇小说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书中孙少安、孙少平的奋斗史其实就是农村底层青年的奋斗史,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少安、少平两兄弟或高加林。
5.《射雕英雄传》。新派武侠小说,金庸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他认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北大教授严家炎先生说,金庸小说读不下去的人,可能是有心理障碍。作家李陀先生说,中国人如果不喜欢金庸,就是神经有毛病。金庸小说,情节大开大合,大起大落,趣味大雅大俗,大大方方,其语言既非现代汉语,也非古典白话,自成一体。其文史合一,想象宏阔,五百年难寻一人。所写14部小说,他自己辑成一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尽皆精品,我在萍师读书的时候,读金庸那是通宵达旦。
我为什么推荐《射雕英雄传》?请看一处细节即可证明:
裘千仞骂道:“臭叫化,你也来多事。论剑之期还没到啊。”洪七公道:“我是来锄奸,谁跟你论剑?”裘千仞道:“好,大英雄大侠士,我是奸徒,你是从来没做过坏事的大大好人。”洪七公道:“不错。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我们丐帮查得清清楚楚,证据确实,一人查过,二人再查,决无冤枉,老叫化这才杀他。老叫化贪饮贪食,小事糊涂,可是生平从来没有错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这番话大义凛然,裘千仞听了不禁气为之夺。
……
这番话只把裘千仞听得如痴如呆,数十年来往事,一一涌向心头……一抬头,只见明月在天,低下头来,见洪七公一对眸子凛然生威地盯住自己,猛然间天良发现,但觉一生行事,不少皆为伤天害理,不禁全身冷汗如雨,叹道:“洪帮主,你教训得是。”转过身来,踊身便往崖下跃去。(第39回《是非善恶》P1300-1301)
6.《三体》。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科幻小说。故事从“文革”开始: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这就是《三体》的序幕。
作者刘慈欣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一个工程师,生于60年代,自1999年开始科幻创作以来,已出版长篇科幻小说5部,创下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记录。他的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既注重极端空灵和厚重现实的结合,也讲求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他以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最高水平,荣获世界科幻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并以其多种译本彻底征服了国外读者。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如是说:“刚刚看完《三体3》,叹服,太伟大!刘慈欣这部小说超越了《三体1》和《三体2》,并把我们写的那些‘科幻小说’碾得粉碎。他在《三体》中完成了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梦想,他近乎完美地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与宇宙一百五十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挑战另一代代人困惑的道德律令与自然法则冲突互存的极限,又以他那超越时代的宏伟叙事和深邃构想,把科幻这种逻辑严密而感情丰沛的文学样式,空前地展示在众多的普通中国人面前,注定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并让我们重新检讨这个行星之上及这个行星之外的一切审美观。”而《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则直接“投降”:“刘慈欣超凡妙绝的想象力,再一次让我们目瞪口呆。”著名学者江晓原断言:“一部真正里程碑式的作品,必将成为经典。”
我还要强调指出,科幻小说和武侠小说这两种类型都是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文体,从这个角度说,刘慈欣和金庸都是不世而出的天才。而且,有一个经验,但凡喜欢读科幻小说的人,因为熟知天文而跳出地球的思维视角,不知不觉间读者往往心胸更加宽阔,格局更加上升,“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在宇宙面前太过渺小,一粒尘埃尚且不如,还有何意义纠结那点小情感,那些小争执呢?
7.《二号首长》。这是一部当代中国最为出色的官场小说。说起官场小说,我不得不叹服湖南这方土地。以我的考察,全国的官场小说和官场文学作家,除开河北的何常在(其代表作为《问鼎》系列)和四川的小桥老树(其代表作为《侯卫东官场笔记》)之外,其余几乎全部集中在湖南。请看:现任湖南省作协主席的王跃文,公认其一部《国画》开中国官场小说先河,后又创作《大清相国》《梅次故事》等长篇小说,有“官场小说第一人”之称;邵阳的肖仁福,以《官运》《局长红人》等400余万字的官场小说,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初机关小说第一人”;长沙的阎真,以其《曾在天涯》《沧浪之水》两部作品直接拥有官场小说名家一席之位;浮石(真名胡刚)的《青瓷》被评论家誉为“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将官场、商场、情场的欲望和情感被书写得淋漓尽致;而创作《二号首长》的黄晓阳,更是一匹黑马,量多质优,《高手过招》《阳谋高手》等横空出世,稳坐官场小说大家之位。
所谓“二号首长”唐小舟其实就是一号首长省委书记的秘书。《二号首长》这套书厚重,现实,其彰显的理念是“当官讲究政治智慧,也是一门技术活,要阳谋不要阴谋”。之所以说它“最为出色”,一是其描写的社会层面很高,以省委书记赵德良为中心,上至中央,下至地市,旁涉商场和情事;二是其状写的社会生态广阔,我甚至把它拔高类比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当然体量上不能比),颇有为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做“书记员”的意味。
其实,何常在的《问鼎》系列也很不错,二者处于伯仲之间颇难取舍。《问鼎》已出版七部,仍未能出全,迫于情势,作家干脆以古喻今写了一部三卷本的《问鼎记》,《问鼎》其终极结果是主人公夏想问鼎省委书记,而《问鼎记》其结果暗示主人公夏祥问鼎皇帝大位。
8.《鼠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将《鼠疫》拉入我们的视野,甚至100多年前伍连德在哈尔滨成功抗击鼠疫的壮举也被我们重新“发现”。疫情之下,读读世界文学名著《鼠疫》也就很有现实意义了。
《鼠疫》的作者是文学大师加缪。故事是叙述阿尔及利亚奥兰市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鼠疫。无情的疾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没得病的人心烦意乱,染病的人更是经受着双重痛苦,如加缪所说:“首先是自身所受的痛苦,其次是想象在外面的亲人、儿子、妻子或情人所受的痛苦。”书中巡夜老人说:“要是一次地震倒好了!一场剧烈的震动后,人们也就不说了……点一下多少人死了,多少人活着,事情就完了。但是这个该死的瘟疫,就是还没有得病的人心头也摆脱不了它!”意想不到的是,在2020这个新冠肺炎肆虐的春天,加缪的小说再次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其实,鼠疫的情形和非典差不多,而新冠肺炎正是非典的翻版,特别是它的致病原因和传播方式,尤其是为躲避和控制它所呈现出来的隐瞒、拖延和敷衍、麻木甚至蒙昧。
《鼠疫》这部小说的巨大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唤起和复活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它触动了千百年欧洲人对瘟疫的恐惧,还有纳粹时期被占领、囚禁、剥夺和逃亡的创伤经验,战后对新一轮极权主义的忧虑,正因为这一切,《鼠疫》才成为一个具有充分意义的“神话”和“寓言”。“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目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在书的结尾,当欢庆的焰火在解禁的奥兰升空,主人公李尔医生决心整理出他的记录,以使自己不成为那保持沉默的人,却成为证人,不仅是纪念那些死者,记住人们忍受的不公和暴虐,而且记着“人类里值得赞美的事情比值得鄙视的事情更多。”但是,作为一个医生,他深知这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作者也深知文明的深重症状和精神的艰难,深知在灾难过去之后,也许正是对苦难的可怕遗忘,是旧秩序的全面恢复。因而他的李尔医生知道从奥兰城中升起的解禁欢呼声是“朝不保夕”的,所以在这欢呼声中,李尔为他所热爱的人们敲响了警钟:“黑死病的病菌不会死灭或永远消失;它们可以经年累月潜伏在家具和衣橱里;在卧室里,地窖,箱子和书架里等待着;而有一天,为了给人类带来苦难和启发,它可能再把老鼠轰起来,让它们死在一座快乐城市的光天化日之下。”
不得不说,印证一下还在疫情之中的我们,伟大作家的预言不足以令我们毛骨悚然吗?这使我再次想起捷克的伟大作家伏契克,在其《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的结语:“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
9.《第二性》。今天在座的美女不少,所以我要给女性同胞们推荐一本大书和一本小书。
冰心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大作家歌德在其名著《浮士德》的结尾更是直接赞美“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
当代学者和作家周国平先生认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女性主义者总共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老子,一个就是外国的歌德。写了《妞妞》的周国平先生,他自己就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他对歌德名言的诠释是“女性是永恒的。这永恒的女性化身为青春少女,引我们迷恋可爱的人生,化身为妻子,引我们执著平凡的人生,又化身为母亲,引我们包容苦难的人生。在这永恒的女性引导下,人类世代延续,生生不息,不断唱响生命的凯歌。”
其实,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正是法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她是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的终身伴侣,两个人却始终没有结婚。她的巨著《第二性》一经问世便轰动一时,被奉为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这是关于女性的第一部具有理论色彩、自成体系的著作,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从理论上看,似乎这方面的著作到现在仍然没有超越者。
《第二性》之所以成为波伏娃顶尖的作品,不是偶然的,从她的自述可以得知,她从青年时期已经开始注意妇女问题,广泛搜集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她从各个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力图穷尽这个问题的内涵。等到她动手写作这本著作时已步入中年,进入了思想成熟期,又适逢“二战”后妇女运动的高涨,《第二性》正是这样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波伏娃,他还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学者,法国总统密特朗称之为“法国和全世界最杰出的女作家”。她的论述已构成一门女性学,这门女性学既将女人作为一个生物实体来研究,分析了女人一生经历的各个阶段,又从精神、心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及文明角度进行考察,一方面融合了以往在女性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更多地阐述了自己在婚姻、家庭、性爱、同性恋、妓女等诸多话题和敏感问题上的真知灼见。评论家认为:“这部著作作为一部教育和有效地培养青年的书,它帮助一代男女获得更多的智慧,因而也获得真正的自尊。”由于运用了综合评论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女性生活的各方面、各阶段的问题,因而确实能够成为让女青年了解自身,避免出现心理障碍的一本启蒙读物。全书所引材料丰富翔实,论证相当严密,学识渊博,时有警句。这里引用一句大家听听:“幸运地,男人从孩提到成年就走的是一条艰苦的、但是稳定的路;女人走的路则不幸的有各式各样难于抗拒的诱惑;处处引诱她去走最容易的路。女人因此而不去尝试刻苦自力更生,只要放松她自己滑行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觉察一切都是海市蜃楼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所以,女性要认识自己,必须读这部大书《第二性》。
借这个机会,推荐所有的少女和母亲读一本小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台湾女作家。她留下一部豆瓣评分很高“向死而生的文学绝唱”的书之后自杀了。因为她遭受过家庭教师的性侵而无法也无处救赎。这是一个悲剧,推荐给女孩子和母亲看,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悲剧不再发生,男孩子和男人也应该看,可以避免自己成为鲍毓明式的人物。
10.《风景》。最后我也来蹭一下热度,说到方方实在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实,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井喷期的都应该熟悉方方,她在文坛的位置始终是当代中国一线著名作家,属于骨干和劲旅。《风景》就是她最出名的代表作。
《风景》只是方方的一个中篇小说,当然后来曾经单独成书,孔夫子网上现在卖好几百。1987年发表之后,即被有的评论家誉为可以“传世”之作。这篇小说以武汉著名的贫民区“河南棚子”为背景,描绘了“父亲”一家十余口人的生存景况和生活状貌,展现了城市这一隅天地的独异的“风景”。小说以一个死去的小儿子的视点来观察这一家人的生活,并以小儿子的语调来叙述这一家人的故事,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气息,对底层市民生活的细节的还原,使它很快与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等作品构成了中国文坛“新写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奠基之作。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小说中七哥的“成功”是基于他的不择手段,这多少会令年青的读者困惑。记得当年我初读此文,内心震荡激烈,最后经过自我斗争还是坚持自己的“三观”。所以,这也是“新写实主义”文学和与它无限接近的“自然主义”文学的本来特征和先天“缺憾”。成年人看了,会心一笑了之,因为生活中不乏“七哥”,自己愿不愿意做、做不做得来,内心早有定论。
至于《武汉日记》,这里不想多谈,也不能多谈,因为我唯恐这个撕裂国民的话题在我的亲爱的朋友们身上应验。它的写作和出版风波,不谈道德,也不谈法律,就只说几个常识吧:写作和出版是作家的自由和权利;这只是一部讲了几句真话的日记,但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评论,它并非上品;它也不是田野调查和经历实录,有点失实也属正常;归结到两点,那就是:“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读书人谈读书 (敖桂明)PPT讲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家住萍乡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7000.com/archives/1401
评论列表(4条)
《人生》、《平凡的世界》
二十岁之前不愿意读…
三十岁之前没时间读…
四十岁之前要读,仔细读…
五十岁之前可读可不读…
六十岁了,读了还不如不读…
酣畅淋漓!致敬,桂明先生。
喜欢敖老师的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也非常喜欢老师推荐的书,谢谢老师!(智性阅读 公众号申请转载啦!)
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行文流畅!!!能够拜读,实属荣幸!!